Pages

Tuesday, April 19, 2011

校友會的功能

校友是一個學校的最大資源之一。歷史悠久的大學,各行各業的校友們總是對培育自己的母校有特別的感情。而且度過的都是青春少年歲月,更是無限回憶,大多是美好的,就是那些差一點的過往,多年以後也是別有一番苦中有樂的滋味。

把校友們組織起來,共同的為母校的發展盡力就更富意義了。不過那麼多的事中間,如何成為助力而不至於制手滯足的徒增煩惱就是一門藝術了。

學校不像國家或政府,老是有反對黨的存在,他們監督之餘是想要自己上臺做事。訴諸於民意,投票給他們。學校不可能是靠投票來治校的!

校友會的最大功能是以學有所成後的校友們對母校的財經上的支援。當然以校友們的資歷經驗,對學校的許多教學行政也可以看得出一些倪端,許多的建言也是可以給學校參考。最理想的是到學校當個短期講座老師,或者是做志工義務的幫忙學校照顧不到的事情。這是我粗淺的看法。

我們的母校東海大學是一個變遷得讓許多老校友難以置信的學校。尤其對我們旅居在國外的同學們來說,許多事只能道聼塗説。最讓人耿耿於懷的就是--好像學校日漸沒落,在台灣的排名也是居後,以前別的一些聯考志願後面的學校超過了東海大學。我們約於1990年代左右就聽聞這些。

其實,以學校的歷史來看,我們那一屆可是一個分水嶺。第17屆,1971年進去讀書的是最後的一屆小班制。一班聯考只收20多個人。一屆300多人吧!然後擴大變成4,50個人,同時也招收夜間部,每晚好幾部大巴士上山下山的。咱們適逢其會,也沒有那麼智慧遠見,看到以後的事。其實,1980年代是台灣急速發展的時代,中美斷交後,台灣展現了驚人的卓見和效率,造成90年代一切的起飛!那時候我們在台灣奮鬥的同學來美國旅遊時都很不瞭解咱們在外的甘於那麼平平凡凡的生活!當然,個人的選擇是沒有什麽高下好壞,許多人90後再遷回台灣,甚至再遷往大陸也是不爭的事實!

台灣在往上提升,可是東海大學卻像是向下沉淪。這時,咱們也行有餘力的可以關心一下母校的事了。母校校長好像每年都會出國會會校友們,報告下學校的現況,也懇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學校許多發展計劃是很欠缺經費。可能是錦上添花總比雪中送炭容易吧,這個東海大學的好壞就常常是大家的話題。

我是在2002年左右參與了南加州東海校友會的事務。也抱著服務的宗旨,提供給洛杉磯附近校友們一些聯誼的事宜。2005年新的校長上任後走訪美國各地,我們也接觸到最多的信息。使得能夠重返往日的光輝希望大增,信心也油然而生。然後又每年會聽到他的一些報告,也讓自己的心態調整了許多!最重要的觀點是我們要面對現實,而且,什麽是教育的目標及東海可能的方向?程校長提出了他的看法及做法,東海大學應該是一個努力於普及教育的地方,以能夠把一堆在台灣以成績,考試為主的評價上是弱勢的學生教的更好,使得每個學生都比以往的自己提升多多!

我是很佩服及贊同這樣的教育理念。確實,我們東海大學創校之初,老師有時比學生還要多。學生不乏第一志願,捨弃台大而來讀東海的人。就是在我們10幾年後來的那個年代,建中,一女中,二女中,中一中,南一中。。。等名校學生還是出奇的多。後來,聯合董事會美援停止,學校經費困難。擴大招生是唯一方法。也把總是藏在象牙塔的東海大學,帶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熔爐中!連四周環境都已經都市化了!這些發展好壞不必多談。然而,我很慶幸的有許多校長,還是能在這麼艱難困苦的情形下,自強不息。學校的名聲也許沒有在台灣這個以成績為重的環境裏面出類拔萃!可是也是生生不停的往前邁進。

更何況現任的程海東校長,除了努力提供給想要受教育的年輕人一個好的環境外,他也想到我們校友們日日懷之念茲的小班制。努力的募得款項成立一個博雅書院。讓在這麼多學生中的優秀同學有一個機會,受到更多的照料。這些做法,深得人心。只是,還要看成果如何,以及後續的發展。希望老式中國的人去政亡的窠臼不要發生。

誠然,學校的事務是很繁複的,不在其位的很難得窺全貌。我們校友們大多是看,聽罷了。如果有人有興趣瞭解的更詳細也是美事!不過,個人以為有一個立場是校友們應該遵循的,就是不去干涉學校的行政及人事。如果有在眼前的巨大錯誤,如貪污,回扣,證據確鑿時可以發聲。如果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或者是感覺上的問題,何不踏入學校,作為一員實際的工作者來實踐。平常討論閒談也好,就是不必以校友會整體的名義做些讓許多校友不理解的措施。畢竟,我們海外的大多數校友會是以聯誼,支持母校為主。所有的意見,應該是供參考而已,不應有任何的行政力量!

匆匆草就此文,也是風聞在台灣的校友總會有許多的對學校行政單位的檢討會,甚至要求有人對東海大學近年來的名聲不彰,排名下滑事負責!我個人是難以同意校友會這些作為。希望當其事的諸君多多以財經支援母校為重,如果中間有人貪贓枉法,那才使糾正有理, 何況,學校不是已經有監察人的設立嗎?希望提供大家一些海外校友的看法。就此。敬祝春琪!

18建築系周曉宏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