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兩位眷村小孩蛻變成教父級後對話有感
在網絡上偶爾的看到我喜歡的兩位人士在聊天,因為他們背景和我相似,一個仍然在兢兢業業的想把台灣大陸帶去和平的道路上,另外一位是空軍眷屬,我對於他某些創作是有意見的,雖然光陰的故事叫好叫座,在洛杉磯觀看了那幕眷村的故事舞台劇,寶島一村,覺得他加入的許多故事我從來沒有聽過,而且應該是因應台灣流行文化的添加,我無從查證他們嘉義的空軍子弟是不是如此。不過整體對保存我們共同記憶是有貢獻的。他成功的在台灣娛樂界做了40多年的節目,許多好看而且諷刺時政。所以,一個號稱藍營教父,一個號稱台灣綜藝節目教父兩人的對談對我就非常有意思了,我大概看了不只兩遍。
為什麼如此吸引我呢,幾個原因,他們雖然比我小,不過也是那個世代眷村中成長的小孩,心中中華民國是深刻在我們基因裡面,因為年紀差不多,經歷過台灣美好時光,經濟起飛,族群和諧的時代。然後無止無休的選舉,各種花招,目前在世界局勢這麼緊張時,世界各地的本位主義突起,看到每個國家用民族主義凝聚共識,同時也推擠他們認為不是同樣意識的人。
這種現象,就算是在社會各階層打滾,沒有語言障礙的他們,或多或少的感受到這種壓力,搞娛樂界的沒有明顯立場,大概只是要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那部「孫老毛」闡述無餘。所以他們對談,精采啟發
開頭是唐湘龍代班主持人問已經到了資深公民的王偉忠的未來規劃。以王的成就,他已經可以功成名就的輕鬆過日,不過他喜歡他從事的工作,還是不斷的創新,最近我聽了他主持的許多訪談,訪問不同社會人士把奮鬥歷程娓娓道來,非常勵志。也看到他被人家訪問的錄影,很是受用。他認為到了這個年紀應該是擔心而不是操心。做事不必看大小,有興趣為要,確實啊。他那個孫老毛的玩偶戲加上諷刺Lampoon就非常吸引人。
裡面一段話印象深刻,他說我們的一切是和成長的環境,天份及專長有關,其實天份不是和專長差不多嗎,專長應該是有天份做得好並且喜好做他,不斷精進的能力。 大概我們以人的記憶力,理解力,領悟力等能力上算是天份,可是如果他沒有從事專長有關的行業,可能也難以大放異彩!專長是有天份又努力精進及自己感到有興趣才可以達到的。我們亞洲人大概是不以專長為重,逼著有天份的小孩去做社會公認好的,有名有利的行業.因此總有遺珠之憾!另外和喜好也有關係,大部分有天份的應該了解自己專長而從事有關行業一輩子。當然也看到許多人沒有興趣並且從事自己沒有專長的行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能夠滿足高興就不錯了。許多人年長之後改行或者從事和工作時完全不同的研究!雖然大部分是娛樂方面的,我也有一位朋友潛心設計潛艇,幫助台灣的國防。
另外我聯想的是天份和興趣如何融合,人的興趣大部分是針對有趣的,社會潮流上容易出名賺錢的第一,現代已經不匱乏的社會環境長大的小朋友更多對畫畫歌唱,表演,藝術體育等有興趣去讀,不過出來工作如果沒有成熟認識職場詭跼現實,滅頂的不少,這些職業的專門天賦不可少!如同創造力也是可遇不可求一樣。我年輕時大概建築這科目是又好玩大家稱羨吸引人,又容易有好收入的行業!許多沒很有這方面專長的也沒有大礙,一輩子做這行。因為裡面也需要不是創造力可是要實實在在的各種部門參與人員共同努力。朋友同學大部分天份在一定水平上可以融會貫通,還是可以有個穩定的生活。
大部分人跟隨父母足跡前進,也有不多會反叛的,王偉忠小孩時在充滿自由及愛的家庭長大,毫無背景下在台北打拼,他時時不離口的,好玩,確實是青出於藍的感悟,哪一個行業不需要這種你認為他是好玩,有意義的工作呢。缺少這種熱情,對於藝術創作當然是不足的。所有有創作力的工作都特別需要這種Passion。那些你認為枯糙的行業可能對某些人是興趣!更多無可奈何的,有個能夠溫飽的職業就謝天謝地了。
他談做人和做事,非常非常的到位。對於一些地方以一些政治偏好做節目,他不反對,認為都是OK的,和他的經驗,以前外省人吃香,現在本省的當道喝辣是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總而言之,智慧的談話使人受益匪淺,雖然資深公民學得到,或者有聽可是學不到什麼,也沒有啥好斤斤計較,喜歡的就多遐想一番。最後他們的擔心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目前的台灣形勢,王有小孩在國外,有時打電話回家會表示一下擔心,他們兩老是不以為意,畢竟大半生都過了,其實,台灣的年輕人才是主角,未來是他們的,可能要當兵,可能有兵災,尤其是那些中下階級的,跑也跑不掉的。據我的了解,許多台灣中上家庭大概都有小孩在國外定居,台灣地窄人稠向外發展是必然,而往外發展的大多是父母有能力吧。我這種老早就客居於外的就不講啦,操心沒有用,擔心是應該雲淡風輕,榮辱不驚後還有的一點感情牽動心弦!畢竟,那麼多朋友親人,同學在那裡,兩岸除了對峙外沒有別的方法嗎?應該有的,可是執政人不願就沒有話說了。
喔,漏了一段他們對各種仇恨有上揚趨勢的擔心,他們看美國是更擔心,美國槍枝氾濫人,家用槍怎麼辦?王在美國遇到人家用語言侮辱他時,隔了條街道他才罵回去,頗識時務!他再走了40分鐘才消氣。如果年輕力壯和人家當場衝突起來可能就是悲劇,年老體衰是有好處的。比照在台灣日益增加的不同意見間的嫌隙,他們是非常擔憂的!這也是標題黨用這個他們只談了幾分鐘的「中共同路人」想吸引人氣吧。
這就是我的感想,1是回顧來時路,發覺人真的不平等,罔顧自己條件妄想怎麼樣是悲劇。2, 是多希望年輕人更安和樂利,不要有我們父母輩的悲劇3,仇恨絕對應該化解,人類可能嗎?中華民族可能嗎?